美国的海上“局部遏制”

日期:2018-10-08 / 人气: / 来源:盘古智库

“遏制”一词来源于冷战,在国际关系中一般特指当时美国对苏联或苏东集团的全面围堵政策。今天的中美关系和昨天的美苏关系确实有较大不同,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差异是中美间有着密切的经济和社会联系,或者说相互依存。因此,虽然今天华盛顿战略与政策圈子日益对美国对华接触加防范的策略不满,但确也难以奉行处处与中国为敌的遏制战略。然而,就海上领域及西太平洋地区而言,美国无论是在政策准备,还是在具体行动方面,都已经将中国看成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并着手采取政治、经济、外交、法律及军事等综合手段予以强力应对。特朗普政府在2017 年12 月18 日发布的首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指出美国正处于一个充满竞争的新时代,中国正在“印太”地区取代美国的位置。这事实上是一种“局部遏制”政策,即一方面美国依然希望维系中美关系稳定的大局,暂时难以改变接触加防范的总体思路,在地区安全、全球治理等问题上将继续寻求中国的配合;另一方面,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国明显针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防范与牵制行动,并在南海等问题上开始直接向中国发难。按照特朗普政府的说辞和美军正在酝酿的“重返制海”的海上战略,中美在局部海域的海权竞争已然不可避免。
 
(一)美国亚太战略与政策的变迁
 
冷战时期,美国的东亚战略是其冷战遏制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在东亚构筑遏制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前)和苏联的新月形包围圈。冷战结束后,欧亚大陆中央权力“黑洞化”,美国没有了明确的敌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战略渐渐发展为控制两翼、突破中央。在欧亚大陆的西翼,通过北约控制欧洲,防止欧洲过分联合和俄罗斯重新崛起;在东翼,通过维持美军在东亚的前沿存在和一系列双边联盟或准联盟防范中国、日本成为其威胁,损害其霸权。其战略目的就是防止欧亚大陆重新出现一个占优势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防部曾先后四次发表东亚战略安全报告,重申了其在东亚的战略目标。“冷战后美国在东亚最主要的利益和目标就是保持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防止地区霸权的兴起,从而维护美国在冷战后所获得的‘一超’地位。”21世纪初,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成了东亚地区最大的变数: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中国是未来美国在军事上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东亚总的趋势是中国的权势上升,而美国的影响力下降,中美两国在未来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权力转移”;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还可能进行扩张,影响地区的稳定。据此,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成了美国东亚安全战略中的最重要内容。此外,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现实矛盾。因此,虽然美国一直在经济、社会领域与中国广泛接触,但在安全领域,却长期采取着牵制加防范的策略。
 
“9·11”事件虽然转移了美国的注意力,但也为美国实施其全球战略提供了良机。美国以反恐为名,迅速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心脏地带的强行突破战略已初见成效。随着大规模反恐战事暂时告一段落,美国已在欧亚大陆的西翼和中央地区取得重大进展,而欧亚大陆的东翼——亚太地区开始成为美国展现新抱负的最重要地区。在军事上,自21世纪伊始,美国就开始了全球军事力量部署的调整,美军总体战略重心加快了向西太平洋地区的转移。2009年以来,美国推动的“转向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从根本上确立了“亚太优先”的全球战略。美国国防部2012年1月5日公布的新军事战略报告再次重申,虽然美军将继续对全球安全承担着责任,但战略重心必须向亚太地区转移,在亚太地区扩张军力是美军的两大最优先议题之一。“亚太再平衡”当然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但其军事部署调整无疑更加令世界瞩目。美国大幅加强与日韩等盟友间的军事合作,在亚太构筑反导体系,重新扩建关岛基地群,扩大在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南海周边地区的存在,越来越多的战略轰炸机、核潜艇等攻击性武器被部署到了西太平洋地区。至2017年,美军已经初步完成其60%海空兵力部署在亚太地区的目标。特朗普政府基本上延续了“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有关军事安全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印太”战略。而“印太”战略的核心即在于军事安全领域,主要目的是防范中国的海上崛起,维系美国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缘主导地位。
 
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东亚的政治影响及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前沿军事存在构成了中国海权发展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美关系的好坏几乎一直是中国外部安全环境的晴雨表。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西太平洋就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岛屿链成了美国围堵苏联、中国等欧亚社会主义大国的主阵地。美国不仅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维持了大量的军事存在,还在西太平洋地区发展了众多的军事盟友或准军事同盟,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伴随着苏联解体,而中国又日渐强大,中国渐成美国防范的主要对象。进入21世纪,美国安全战略对中国的针对性愈来愈强,将中国的崛起当成潜在的、最严重的传统安全挑战,对于中国国力的增长,尤其是“对于中国军事力量发展和中国军队的意图、战略和能力的怀疑、猜忌与不信任,在很长时间内是难以消除的”。美军在亚太的前沿存在及其强有力的政治影响力给了中国非常大的压力,中国发展越快,美国防范的力度也就越大。而且,到了中国实力地位加速上升时期,特别是军事力量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美国的实力优势会强化中国目前遇到的崛起困境。
 
为了应对中国崛起所谓的“不确定性”,在加强西太平洋地区军事优势的同时,美国也加大了在欧亚大陆的政治外交攻势,开始在中国周边的几乎所有方向全面下注。通过对台军售,继续强化台湾作为牵制大陆的工具性作用;加强和调整同日本的同盟关系,使之对中国更具针对性;强调和加强与韩国、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的同盟关系,强化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安全联系,并与越南重建安全纽带;大力提升与印度的政治、商业和军事关系,拉拢印度拼凑针对中国的美、日、印、澳多边安全合作体系;借助反恐,迅速占领阿富汗、渗入巴基斯坦,并实现了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还表示了对蒙古国的足够兴趣,对其提供援助并邀请其参加联合演习。奥巴马时期,美国加强了对东亚事务的战略介入力度:美国一改之前对东盟所主导的东亚多边机制的消极态度,大幅度提升与东盟的关系。短短两年内,美国就签署了《东南亚和平友好条约》,与东盟建立了东盟+ 美国的对话机制,并积极参加东亚(10+8)峰会。
 
事实上,强调和加强同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军事和战略关系,保持大量前沿军事存在,正是美国对华“吓阻”战略的最重要手段。目前,美国正在利用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的矛盾,加大对东亚事务的介入力度。除了继续利用台湾问题和朝鲜半岛危机(包括朝核危机和其他一些冲突,如“天安舰”事件)拉拢日本、韩国制约中国,美国还公开表达对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的严重关切,甚至直接动用包括军事在内的各类手段介入南海局势。美国开始高调介入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之间的南海岛屿主权及海域纠纷,公开给这些国家打气。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一方面继续对主权归属问题持模糊态度;另一方面却多次重申钓鱼岛属于美日同盟防御范围,美国有帮助日本进行防御的责任和义务。
 
奥巴马政府的8年任内,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国最大海上对手的战略定位和政策准备。在2014—2015年度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军事战略》《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亚太海上安全战略》和《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等战略文件中,均毫无例外地将中国所谓的“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视为最大战略威胁,并针对中国出台“空海一体战”“全球公域进入与机动联合”等作战概念。美国之所以在南海问题上一改此前的相对中立,转而公开拉偏架,甚至走向前台,显然也与上述定位和政策背景直接相关。
 
当然,中国还不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全部,美国在该地区的动作不可能全是针对中国,与冷战时期遏制苏联不同,美国现在还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全面对华遏制战略,尽管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战略极具冷战色彩和对抗意味,不过,美国在亚太地区强大的军事存在及频繁的军事活动、稳定的同盟体系及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等必然会给中国海权发展构成巨大的压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实力的日渐崛起,美国亚太战略对华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印太”战略和新的海上战略基本上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而且,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十分明显,中美经贸压舱石正在动摇,美国的对华政策正在发生质变,竞争的一面日益凸显,接触和遏制的两手策略之中,遏制的色彩将会更加浓厚。
 
(二)美国在亚太强大的军事实力
 
冷战后期,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约有13.5万人,兵力以海、空军为主。冷战结束后,由于苏联威胁的消失,美国军队开始适当瘦身,缩小规模,其太平洋战区也开始进行缩减。根据1990年和1992年的东亚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将分阶段削减东亚的驻军。事实上,美国的确对其在亚太地区的驻军进行了调整,削减了一部分兵力,并撤出了在菲律宾的基地。但与其他地区,尤其是欧洲相比,这个裁减规模是非常小的,而且美军采取了渐进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东亚战略开始明确,即为了应对东亚安全的不确定性和各种热点问题,防止该地区出现排挤美国势力的力量出现,美国将强化在东亚的军事存在。标志性的事件是1997年《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9·11”事件后,美国有感于安全威胁的全球性和不确定性,开始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军事部署调整,其基本原则是,减少对大规模基地的依赖,增加临时基地和小基地数量,扩大部署范围,强调灵活性和机动性。在此基础上,美军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战略转移。
 
基于上述战略思想和指导原则,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既强调新的策略,即灵活机动,也特别强调规模和质量。越来越多的攻击性武器配置到了西太平洋地区。2006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美军计划在太平洋地区至少要部署6艘航空母舰和美国海军60%的潜艇。自2012年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军大幅强化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存在。目前,美军在太平洋地区(不含美国本土)的总兵力约为15.3万人(包括关岛、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战时可迅速扩充到30万人左右。其中,大约9.7万人部署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地区。具体部署情况如下:韩国约3万人,日本约5万人,关岛3000多人。近年来,美国还在新加坡、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地区以轮驻方式增加了大量兵力。美军常驻西太平洋地区的舰艇主要分布在日本横须贺基地、佐世保基地及美国关岛和夏威夷基地。横须贺基地部署有航空母舰1艘、导弹巡洋舰3艘、导弹驱逐舰8艘、两栖指挥舰1艘;佐世保基地部署有多用途两栖舰4艘、水雷对抗舰4艘;关岛部署有潜艇供应舰2艘、核动力攻击潜艇4艘;夏威夷部署有导弹巡洋舰2艘、导弹驱逐舰9艘、潜艇18艘。常驻西太平洋的军机类型主要包括F-15C/D战斗机、F-16C/D战斗机、C-130H运输机、RC-135V/W侦察机、F-22A战斗机、E-3B/C预警机、B-52战略轰炸机、RQ-4B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等。至2017年年底,60%以上的潜艇和海外空中力量都已经部署在了亚太地区,美军还将在该地区优先部署一批新式装备。2020 年前将最新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部署到该地区,把3 艘最先进的“朱姆沃尔特”级隐身驱逐舰部署到太平洋舰队;加大F-22战斗机、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P-8反潜巡逻机以及F-35战斗机等空中力量的部署强度。
 
美军在这个地区的基地与设施点线结合,沿着西太平洋上的“三大岛屿链”,大体上呈三线配置:一线由配置在日本、韩国直至印度洋东部地区一线的基地组成,控制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航道、海峡和海域;二线是由以关岛为中心的诸岛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基地组成,是一线基地的依托,又是重要的海、空军行动的中间基地;三线由设在夏威夷为中心的诸群岛至中途岛以及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的基地组成,是太平洋战区的指挥中枢和本土西海岸支援前沿基地的中继基地。它既是支援亚太美军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军的防御前哨。这些配置中,又以美国在日本和关岛的军事存在对中国最具威胁性,驻日美军是美国对中国近海和沿海区域作出及时反应的主要力量,驻关岛美军则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情报搜集、指挥协调、后勤支援和战略打击的中枢。另外,近年来日益加强的东南亚基地群也值得中国高度警惕。
 
驻日美军
 
目前,美国在日本保持着5万人左右规模的驻军。美国在日本的海军基地有横须贺、佐世保、舞鹤、大凑和吴港等,海军航空兵站包括厚木、三泽、嘉手纳等。空军基地有横田等。而美军在冲绳的基地又是重中之重,被称为“太平洋的枢纽”。驻日美军的60%驻扎在冲绳,由美国单独使用的军事设施的75%在冲绳。其中,以日本为主要基地的第七舰队历来是干预中国事务的急先锋。
第七舰队战斗指挥部/ 第70 特遣队(CTF-70):驻地日本横须贺;
辖第七舰队水面战斗部队(CTF-75)和第七舰队航母打击群(TF77);
第七舰队警戒侦察部队(CTF-72):驻地日本神奈川县的上懒谷市
(司令部)、冲绳、三泽市(基地);
第七舰队潜艇部队(CTF-74):驻地日本横须贺;
第七舰队登陆艇部队(CTF-76):驻地日本冲绳;
第七舰队登陆部队(CTF-79):驻地日本冲绳;
西太平洋后方支援部队(CTF-73):驻地新加坡。
 
驻关岛的美军
 
关岛位于马里亚纳群岛的南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美国在欧亚大陆东线对大陆国家进行防范围堵的重要基地,也是美国向太平洋西岸进发的前沿阵地。自1898年美国占领该岛后,它就成了美军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海军基地,“二战”时期曾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冷战期间,关岛基地作为第二岛链的核心,成为美国在西太平洋推行遏制战略的桥头堡,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关岛在集结兵力、后勤保障和远程轰炸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考虑到战时使用日本、韩国等盟国的基地会受到一些政治限制,而关岛则没有这个顾虑;同时,关岛距离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中国南海等热点地区的距离均在2500 千米左右,是西太平洋地区理想的离岸平衡和战略进攻的基地。因此,关岛的战略价值越来越受到美国重视。2001 年9月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决定扩大美国在关岛基地的军事力量,将其作为西太平洋美军基地的中枢要地,并成为全球美军向西太平洋转移集结的主要区域。
 
随后,美军大力加强在关岛的军事部署,将其作为战略轰炸机、攻击核潜艇及导弹防御等力量的前沿作战基地和弹药、航空燃油储存站。美军在关岛建成了美空军第二大航空燃油储库(容量2.16 亿升);设立了爱国者导弹阵地,并积极部署一套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组建了第15 潜艇中队,并已部署4 艘“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从2009年1 月起,美军B-52、B-2 战略轰炸机,隐形战斗机F-22 开始到关岛轮训,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现已实行常态部署。2016 年8 月,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宣布,将于时隔十年之后再次在关岛部署低空高速飞行的B-1B轰炸机。关岛现有三大军事基地,分别是安德森空军基地、阿普拉海军基地和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关岛基地群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近些年来,大量的作战部队和经费都开始向关岛聚集。2006年5月,日、美两国就驻日美军整编达成最终协议,决定在2014 年年底前把驻日本的美国海军陆战队1.8 万人中的8000 人迁往关岛(2013 年计划有所调整,最终规模有压缩),此后还将迁入其他部队,最终关岛将形成2 万人左右的驻军规模。为接纳这些作战力量,美国正在关岛进行一项耗资约150 亿美元的军事设施扩建项目,包括新建一个专门停靠核动力航空母舰的码头,新建一个导弹防御系统和多个实弹演练场,并扩建安德森空军基地等,意图将关岛打造成西太平洋上的“超级军事基地”。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暂时缺乏远程投送能力和多元化的远程精确打击手段,即使存在少量可以到达关岛的中程导弹,其攻击效用也因为会遭到沿途美军陆基和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而大打折扣,关岛基本处于中国常规武器的饱和打击范围之外。而美国正好可以利用其海、空军远程投送和精确打击方面的能力对中国构成单方面的优势。比如,关岛基地可以为活动在中国近海的第七舰队提供情报及后勤支援,以关岛为基地的美战略轰炸机、侦察机、无人机等作战平台可直接参与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因此,相比美军在日本基地的相对脆弱性而言,关岛的存在打破了战略平衡,它成为始终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可以说,关岛等战略基地的地缘优势和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海、空军优势基本决定了中国海上力量所能到达并控制的极限。
 
驻南海周边的美军
 
美军自1992年从菲律宾军事基地撤出后,在东南亚地区的军力部署曾有近二十年的空档期。在美军本轮调整部署前,美国仅在新加坡樟宜有一个后勤保障基地,职责主要是为第七舰队提供燃料、食品、零件等补给品,同时负责对第七舰队舰只进行维护和保养。而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军实施“固北强南”的策略,大幅度加强了在东南亚地区及南海周边区域的军力存在。从2013年起,美军在新加坡轮换部署濒海战斗舰,未来甚至有可能3艘一组进行轮换。2014年8月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军力态势协议》,将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派驻美国空军和不超过2500人的一支海军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美军加快重返菲律宾基地步伐,2016年3月18日,美国和菲律宾在第六次双边战略对话中就美国使用菲律宾5处军事基地达成共识,美军获准使用巴拉望岛的安东尼奥·包蒂斯塔空军基地、菲首都马尼拉北面的巴萨空军基地、吕宋岛中部帕拉延市的马格赛赛堡基地、南部棉兰老岛的伦维亚空军基地和中部城市宿务的麦克坦- 贝尼托·埃本空军基地,对飞机、船舰及陆战队进行轮换部署。
 
以上部署很可能仅仅是开始,美国和菲律宾在使用菲律宾其他基地方面依然处于开放讨论的状态,如菲律宾允许,美国还可能在菲律宾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美军正通过舰艇访问、舰艇维修、临时部署等方式获得越南金兰湾基地及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卢等南海周边军事基地的进入和使用权。
 
除达尔文以外,美国正在与澳大利亚酝酿扩大基地与反导系统方面的合作,美国空军在澳大利亚的扩充军备计划还包括B-52战略远程轰炸机、FA-18战斗机、C-17运输机、“全球鹰”无人机以及空中加油机等。据斯诺登披露,澳大利亚还是美国“梯队”间谍系统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环节,其核心部分是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杰拉尔顿基地,该基地位于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以北约370千米处,主要负责监听中国及印度洋周边的电话、电报、传真以及包括短波、民用航空和航海通信在内的各种无线电信号。
 
 
(三)美国在亚太地区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美国在亚太地区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也是中国海权发展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美国在东亚构建的同盟或准同盟体系成为美国发挥政治影响的重要支柱,除朝鲜、柬埔寨、老挝,其他东亚国家都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合作和政治关系,缅甸与美国的关系也在快速改善。这种政治优势是美国长期在东亚扮演离岸平衡者角色的基础。此外,美国还有意在东亚各国之间制造龃龉,利用它们之间的互相猜忌和防范,以凸显美国超强地位。美国在东亚的政治优势和其离岸平衡的策略使得东亚的主要力量都不得不仰仗美国的领导或协助来解决东亚国家之间的重大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辐轴理论:美国位居轴心,其他国家位于美国四周,通过辐线联系。中日之间,中韩之间,中国与东盟之间虽然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但在政治和安全领域,这些国家依然更愿意追随美国。中国处理与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根本无法绕开美国,有些时候甚至需要借助美国的影响方能解决问题。美国“重返”东亚的过程就充分展现了美国在东亚强大的政治影响和动员能力。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借“天安”号事件、中日撞船事件、南海等问题给韩国、日本、东南亚部分国家造成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迅速扩大了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鉴于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日益增大,美国已有意用更大范围内的“朋友圈”来稀释或对冲中国的地区影响,不再提“东亚”和“亚太”,转而使用“印太”概念,以从更广的范围内对中国形成政治牵制。(文章摘自胡波《后马汉时代》中国海权崛起的国际环境,第一节,美国海上的遏制)
 
 
 
 

作者:胡波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