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处理国际关系要坚持理性思维和科学态度
日期:2018-11-23 / 人气: / 来源:盘古智库
今年6月,我们党召开了十九大后的第一个重要工作会议——外事工作会议。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并就现阶段我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任务、政策目标做了统筹安排和部署。在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对外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把握国际形势和对外关系要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这一新的时代命题,为我们不断丰富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进一步提升对外工作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运作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南。对此,我想讲三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惟有树立并秉承正确历史观,才能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基本规律和当今时代发展潮流。
今年是伟大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是世界社会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诞生170周年,同时又是欧洲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170周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100周年。回眸人类社会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人们因政治立场不同,认识水平不同,看法和结论不但迥然不同,有时还截然相反甚至根本对立。我们研究和思考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秉承辩证立场和方法,客观而理性地缕析每个历史进程的发展脉络,准确把握社会演进的基本规律和根本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光怪陆离的史学乱象中拨乱反正,去伪存真;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时代转换中剥丝抽茧,正本清源;才能在遍布疑团的历史迷思中厘清各种重大事件的历史经纬与是非曲直;才能在国际政治云卷云舒和社会变革潮落潮起中认准和平发展这一科学判断;才能在此呼彼应的地缘政治冲突和犬牙交错的发展利益博弈中,坚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对外关系的核心理念。
在秉承理性思维,以科学态度分析和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不同文明相互关系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提供了典范和榜样。他指出,人类社会发展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曲折,“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和判断,他指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他认为并且明确指出,“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在当今时代和当前形势下,坚持以理性思维和科学态度为基础的正确历史观,就是要坚持历史不会倒退、历史不可逆转的乐观主义立场,始终坚持超越社会制度差异,超越意识形态纷争,超越地缘政治博弈,超越发展水平鸿沟,大力倡导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推动世界各国相向而行,和衷共济,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
第二,惟有树立并秉承正确大局观,才能准确判断世界舞台力量对比与国际关系变革趋向。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安全形势与地缘战略格局发生了人们始料未及的重大变化。随着美苏全球争霸的两极格局完全终结,世界旧格局旧秩序掩盖下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引发的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暴贫、以众暴寡等新霸权主义强势抬头。因领土纠纷、资源归属、民族矛盾、种族隔阂、宗教对立以及社会不公等问题引发的冲突此起彼伏。
近些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模式多样化势如潮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意愿,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强烈;各国的经贸联系与多领域合作,比以往任何都更加活跃。与此同时,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性挑战,诸如恐怖袭击、环境恶化、难民冲击、网络黑客、疾病流行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相互推涌,在许多国家形成风潮。以世界领袖自居的美国恣意挑战现存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将美式霸权主义推进到更加野蛮的发展阶段。国际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状态。
在这种极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就要始终坚持世界整体性、文明互通性、发展联动性、命运共同性这样一些大局观,坚持反对非黑即白的传统政治理念,反对赢者通吃的旧冷战思维。不仅要看到当前国际关系深刻变化的现象和细节,更要看到引发这些变化的根源和本质,看到由此产生的全局影响和长远趋向,要向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秉持这种正确大局观,我们就会发现并且始终坚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依然是当今时代潮流;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将始终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任重而道远。
在一个即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的世界,始终坚守这样的国际大局观,我们就不会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会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始终坚守这样的国际大局观,我们就会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正确理念,坚定不移地将自身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将自身安全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安全统筹兼顾起来,始终不渝地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第三,惟有树立并秉承正确角色观,才能不断推进与世界良性互动并更好地履行中国的国际义务。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不仅成了我国社会的普遍共识,同时也是国际关系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因。近些年来,中国同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往更加广泛和深刻,其本质特征是中国更积极更主动地借鉴和汲取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同时也更全面更深入地参与全球事务和全球治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既是中国走向世界,也是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与世界相互走向步伐加快。这种良性互动不但成为中外关系主旋律,同时也成为国际关系大变动与世界格局根本转换的重要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很快成为国际合作大业,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作为独具特色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而深刻地改变自己,另一方面也在深刻影响外部世界。我们观察当前国际形势以及中外关系发展动向,必须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正确角色观,在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预测和研判世界发展大势时,要切切实实地把中国摆进去,认认真真考虑中国因素,“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目前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过渡期。我们所在的亚太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创新极为活跃的地区,更是冷战遗留问题最多、大国利益与地区事务紧密交融的地区。中国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原因,对这一地区的和平发展拥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影响,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国际和义务。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华民族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无论今后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地缘战略博弈如何激烈,亦无论冷战思维多么强势,新霸权主义多么猖獗,中国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伟大征程中,将一如既往地做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中国在全球事务和亚太地区所承载的历史角色和使命,不会有任何改变,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神圣夙愿和意志,不会有丝毫动摇。
作者:于洪君
推荐内容
- 破局与前景——第二次朝美峰会之03-14
- 中美关系真正长期的问题是什么?03-14
- 英国“脱欧”不仅是英国而且是欧03-14
- 反华派议员出任美海权要位 对华海02-11
- 中国推动“没有霸权的全球治理”02-11
- 全球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的现状与02-11
相关内容
- 破局与前景——第二次朝美峰会之03-14
- 中美关系真正长期的问题是什么?03-14
- 英国“脱欧”不仅是英国而且是欧03-14
- 反华派议员出任美海权要位 对华海02-11
- 中国推动“没有霸权的全球治理”02-11
- 全球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的现状与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