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新发展
日期:2018-04-16 / 人气: / 来源:未知
当前世界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如果依然延续零和博弈的思维,将海外投资仅仅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必将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在此历史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继承和发展了古丝绸之路沉淀下来的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为黄金原则,探索出一条合作共赢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金融危机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乏力
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速明显下降,2009—2013年的五年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仅为0.26%,而金融危机前五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5.3%。近五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减弱,全球对外投资直接投资规模有所恢复,2015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增速为33%,达到1.1万亿美元,但2016年和201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又有所放缓。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对外投资规模将增加到1.85万亿美元,即使这样,仍低于200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此外,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虽然海外分公司的国际生产活动仍在扩张,但增速却在放缓。2016年全球跨国公司的海外分公司的销售额和附加值分别增长了4.2%和3.6%,都低于近五年来的平均增长率。总体来说,受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以及各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对外投资规模虽然有所恢复,但尚未达到金融危机前的历史峰值。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集中精力恢复本国经济,并掀起了“再工业化”浪潮,对外投资的意愿和能力都有所下降。此外,发达国家还纷纷出台了吸引资金和利润回流的各种经济政策,比如美国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税收改革实现制造业回流,重振美国经济。实际上,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二战之后,美国为了扩展海外利益,巩固美国霸权,就曾出台过税法政策,并规定美国跨国公司的国外和国内收入都将被征税,但当母公司收入通过子公司进行经营时,只有当国外收入所得返回国内时才进行征税。此外,杜鲁门总统时期的原材料委员会为了解决美国当时原材料短缺的问题,也曾建议修改美国税法鼓励跨国公司在海外矿产和石油行业进行投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些经济政策的调整促使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的代名词。
对外直接投资的“公共政策”理论也认为,各国经济政策的变化比如税收减免、税收延迟或者转移定价等政策都会对本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历史不会简单重复自己,但总会押着相同的韵脚。2017年美国特朗普减税政策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母国税收政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此次特朗普减税在于刺激“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利润回流”,希望利用税收政策的变化吸引跨国公司回到美国本土投资,最终带动国内投资和就业,提高本国居民收入。这种经济政策调整的背后其实体现了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和国家利益的互动关系。虽然两次美国税收改革的方向不同,前者是鼓励美国公司海外扩展,后者是吸引本国公司资金回流,但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跨国公司服务于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而已,本质上都是“美国第一”原则的体现。在这种零和博弈的指导思想下,金融危机过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倾向于选择吸引资本回流优先恢复本国经济,结果必然使得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动力不足。
“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
当前世界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如果依然延续零和博弈的思维,将海外投资仅仅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必将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克劳斯·施瓦布表示,世界正以空前的速度持续变化,在这关键转折点,需要有担当有领导力的新模式来应对世界面临的新挑战。在此历史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继承和发展了古丝绸之路沉淀下来的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为黄金原则,探索出一条合作共赢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2016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44%,达到18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使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跨国公司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仅以2017年为例,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较上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越南、俄罗斯、阿联酋和柬埔寨等国家。与此同时,中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发展迅猛,2017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并购62起,投资额88亿美元,同比增长32.5%。在当前全球保护主义和国家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对外投资的重要引擎,对全球经济恢复起到关键作用。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历史上英国将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作为维护海外利益的工具,美国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海外投资作为其霸权稳定的战略部署,“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则是打破了历史循环,在投资理念和投资实践上都有自己的创新。
在理念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直接投资秉承共商、共建、共赢的投资理念,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目的是通过对外投资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秩序向互利共赢、融合受益发展。这是我国对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贡献,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中国智慧。
在实践中,我国在对外投资中,不仅实现跨国公司自身的发展,还重视解决当地就业和民生问题,关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带一路”愿景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2014—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新投资理念,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有利于沿路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对世界经济复苏、稳定和繁荣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打破了零和博弈的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中国跨国公司的经济主体目标,特别是当前我国跨国公司走出去的主体依旧以国企为主。相反,“一带一路”倡议下倡导的共商共建共赢的黄金原则却对我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处理好跨国公司和国家利益、东道国利益之间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首先,提高对跨国公司的认识,实现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国家利益、东道国利益融合。
其次,要从国家层面提供跨国公司走出去的相关支持。历史经验表明,跨国公司走出去投资不单纯是市场行为,背后需要强大的母国实力支持。借鉴英美两国跨国公司走出去的历史经验,需要母国在货币、技术、外交、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国际规则话语权等方面都给予保障。
最后,要协调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助推我国跨国公司从大变强。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实现我国跨国公司从大到强的转变,培育一批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跨国公司。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对外投资新智慧,既显示了我国的全球责任,又为中国自身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不同于英美等国的发展经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必将走出一条包容发展的全新道路。
作者:尤苗
推荐内容
- 破局与前景——第二次朝美峰会之03-14
- 中美关系真正长期的问题是什么?03-14
- 英国“脱欧”不仅是英国而且是欧03-14
- 反华派议员出任美海权要位 对华海02-11
- 中国推动“没有霸权的全球治理”02-11
- 全球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的现状与02-11
相关内容
- 破局与前景——第二次朝美峰会之03-14
- 中美关系真正长期的问题是什么?03-14
- 英国“脱欧”不仅是英国而且是欧03-14
- 反华派议员出任美海权要位 对华海02-11
- 中国推动“没有霸权的全球治理”02-11
- 全球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的现状与02-11